除法有没有分配律((a+b)÷c是什么律)

下面是某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

出题者的答案是“除法没有分配率”,像上面这位同学的回答就是错的,果真如此吗?现讨论如下:

首先,对这道题不能陷入对定义的争论,定义都是人为规定的,可以将 (a+b)÷c=a÷c +b÷c定义为“除法分配率”,也可以规定它不能这么命名。小学课本上也没有关于“除法分配率”的阐述,这是个开放性问题,言而有理则对。作为压轴大题,需要从①②步骤详细推导出的结论,也体现了出题者的用意,考的是推理,不是人为规定。

抛开了定义问题,(a+b)÷c=a÷c +b÷c显然是一个与除法相关、也与分配率相关的正确的式子,怎么就不能说除法有分配率呢?出题者的理想答案无非就是要在步骤①“我猜想”中不但写出(a+b)÷c=a÷c +b÷c,还要写出不正确的c ÷(a+b) =c÷a +c÷b,并在步骤②中发现c ÷(a+b) =c÷a +c÷b的不正确,得到“除法没有分配率”这个结论。不写出c ÷(a+b) =c÷a +c÷b就叫考虑不全面,其实这完全是个逻辑错误。要证明存在,只需举一例即可,要证明不存在,才需穷举。譬如要证明新冠病毒存在,只需证明有一人有病毒即可,无需再列举其他人有没有病毒,只当要证明新冠病毒不存在时,才需要证明所有人都没有病毒。同理,当学生能证明(a+b)÷c=a÷c +b÷c正确,得出自己的结论时,也就没必要考虑c ÷(a+b) =c÷a +c÷b正确与否,这并非考虑不周,而是不必,因为即使考虑到c ÷(a+b) =c÷a +c÷b的不正确,也对结论没任何影响。从逻辑上来说,在已论证(a+b)÷c=a÷c +b÷c正确的前提下,不考虑c ÷(a+b) =c÷a +c÷b才是正确的逻辑,考虑它反而是多余。学生未必会讲出这些道理,但人都会不自觉的按逻辑行事,出题者怎么知道学生不写出c ÷(a+b) =c÷a +c÷b的不正确,是出于不知还是不必呢?为什么要小瞧四年级学生的逻辑能力呢?他们不配拥有更深的思维能力吗?

进一步讲,有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预判c ÷(a+b) =c÷a +c÷b的不正确,自然就不会将它列入步骤①“我猜想”中,“我猜想”的自然是我认为正确的。出题者似乎认为小学生从模仿乘法c ×(a+b) =c×a +c×b出发,一定会写出上面那个除法不正确的式子,先掉进这个坑,再爬出来,那有的学生一开始就不掉进这个坑不行吗?像上述那位同学的解答,至始没有涉及c ÷(a+b) =c÷a +c÷b的问题,不可以吗?从乘法出发犯c ÷(a+b) =c÷a +c÷b这个错误确实有可能,但也不是必然,从数学原理上说,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子,与乘法中的因子一样,具有刻画数量大小的属性,而除数相当于分母,属性为参照量,参照量越大,处于分子的数量显得更小。只有具备数量大小属性的乘法中的因子、除法中的被除数是可以被分配的,而参照量属性的除数无法被分配。说理论很复杂,但也可以简单说,符合逻辑的式子总有现实意义,比如正确式子(a+b)÷c=a÷c +b÷c,可以说a个红苹果,b个青苹果给c个人吃,问每个人吃了几个苹果,那先算总共几个苹果再算每人吃多少,或是先分别算每人吃了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再将红苹果青苹果合起来,结果一样,这是正确式子对应的现实意义。反之,错误式子c ÷(a+b) =c÷a +c÷b,无论如何找不出对应的现实意义。所以说,c ÷(a+b) =c÷a +c÷b的错误并不是像出题者给小学生设计好的步骤②那样,要靠代入几个具体数验证它错误才行,而是从根本上就不对。对于小学生,也许他不会想到c ÷(a+b) =c÷a +c÷b从逻辑上完全行不通,但他完全有可能因找不到c ÷(a+b) =c÷a +c÷b对应的现实意义,而从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个错式子,没必要在步骤①中写出。正确的路只有一条,错误的路千万条,为什么一定要把这条错误的路挑出来再证明它的错误呢?它在千万个错式子中有何特别吗?出题者认为小学生一定要先按容易错的思路把这错式子列出来验证,而不允许更高级的思路预先就把错误筛除吗?

这道题的本意是让学生不要从乘法分配律类比出c ÷(a+b) =c÷a +c÷b这个错误,但题目又没直接给出这个错误式子,而是让学生“我猜测”,按通常的逻辑,学生自然去猜测认为对的式子,就有可能没按出题者预想在步骤①中“猜测”出这个错式子,没有“猜测”出一个错误的式子有何不对吗?这并非考虑不全面或猜测水平低,而或许是更高级思维的体现。所以该题出的具有争议,给学生不合理的预设解答路线将破坏学生独立的、逻辑的思维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dxxdxx

相关推荐

  • 物质循环的特点(感受态细胞)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根据生物获取有机物的方式不同分为:生产者(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通过捕食、寄生等方式从活体生物身上获取有机物)、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获取有机物),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捕食的动物和寄生生物,分解者就是腐生生物,包括食腐动物如蚯蚓,腐生的细菌,腐生的真菌如蘑菇。 2.食物链的…

    2024年8月15日
  • 31个二线城市(2024新城市最新排行榜)

    立冬之日,“冰城”哈尔滨的温度已降到零度以下。过去一年来,这座城市的房价也跌入冰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哈尔滨新房价格逐月环比下滑,二手房同比降幅达9.5%。若以一套总价一百万的房源计算,近一年房源价格下滑了近十万。 由北至南,与哈尔滨处境类似的二线城市不在少数。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1个二线城市中,近一年新房价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17个,二手…

    2024年8月30日
  • 明朝建立者(清朝的创始人是谁)

    (陈文) 陈文是个很聪明的年轻人。 这一点从他考取过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就可以看得出来。 中国的科举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 隋朝以前,封建王朝中普遍存在着“家贫不士子,寒门无高官”的情况,在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上,一来直接由宗室子弟担任,二来由皇帝或各部大员亲自挑选,手段实在匮乏有限。 隋炀帝杨广同志开进士科,即正式代表了科举制度的诞生,选拔官员从原来的拉关系…

    2024年6月18日
  • 方差是什么意思(方差的概念和意义)

    本文作者介绍了分析思维模型:方差分析模型。方差分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更加科学地处理数据,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2023 年 11 月 28 日,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去世,享年 99.9 岁。 虽然每个人都终有一死,而且他算是非常高寿的了,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感到很难过。 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查理·芒格引用法国哲学家西塞罗的一个观…

    2024年7月1日
  • 立秋是什么时候(查一下24节气)

    8月8日,迎来了今年的立秋。立秋时节,意味着夏尽秋来,秋风送爽。立秋虽然是秋天的开始,但暑热未消,空气湿度仍较大,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直至秋分,这段时间身体容易出现“温燥”。 哈密市伊州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李燕提示: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它前面是小暑、大暑,后面接着处暑,所以尽管被称为“立秋”,实际上却处于三伏天内,即一年中最…

    2024年7月28日
  • 世界上多少国家(全球多少个国家2024)

    木叔这篇国际评论,来谈一个相对轻松一些的话题——国际排名。 大家都清楚,西方世界经常会有一些国际排名,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对全球主要国家进行一个大排行。 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部分人的人将其看作是只要能自圆其说,所引用的数据是客观的,就无所谓。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数据或者说与普通认知相差太远,那么类似的排行榜就会成为“搞笑排行”。 4月13日,一…

    2024年6月22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951914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