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皇帝(唐代皇帝顺序一览表)

唐代,是一个国人倍感荣耀的王朝,它的余韵至今仍烙印在我们生活的诸多层面,如华丽唐装的传承。我们对唐代怀有骄傲,源于这个王朝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是少数实力强大且统一的皇权时代。诚然,唐代的兴盛,离不开其众多英明君主的治理。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唐代帝王的状况,这个王朝不仅英主频出,还是我国少有的几乎没有幼主接位的朝代。然而许多皇帝却因服食仙丹毒发身亡。

唐朝历代皇帝(唐代皇帝顺序一览表)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

字叔德,中国唐朝开国皇帝,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垂爱,历任千牛备身、卫尉少卿等,于炀帝东征时负责督运粮草,平毋端儿起义,并抵御突厥进攻。

617年,领太原留守,暗度陈仓,借隋末之乱起兵,勾结突厥,示好李密。他把握时势,南征北战,夺取长安,拥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尊炀帝为太上皇,自称大丞相,封唐王。

翌年,李渊称帝,年号武德,建立唐朝。任命李世民等统兵,消灭薛举父子、攻破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完成全国统一大业。晚年因皇位继承问题处理失当,引发玄武门之变,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让位于他,自称太上皇。

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追尊为太[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葬献陵。后改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曾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官拜右领军大都督、敦煌郡公、秦国公、赵国公,领兵攻破长安。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立下赫赫战功,封天策上将、秦王。

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649年7月10日 ,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628年7月21日,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643年被册为皇太子。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之初,由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655年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后。657年建都洛阳,称“东都”。660年后,李治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得以参政,政权逐渐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然而李治广建宫室,劳役繁重,使得“天下莫不失望”。

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百济(660年)、高句丽(668年),使唐朝版图达到最大。然自670年以来,安西四镇、吐谷浑等地区相继被吐蕃攻占,唐朝在西域的版图渐趋衰退; 后又听信谗言杀害归降的东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 导致东突厥叛唐独立,建立后突厥汗国,连年侵犯唐朝边境。

683年12月27日 ,唐高宗去世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

唐义宗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653年,两岁的李弘被封为代王。656年,被立为皇太子。李弘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661年,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等人从古今文集中摘选佳句,按类编录五百卷,名《瑶山玉彩》。671年,高宗巡幸洛阳,李弘留守京师监国,因身体多病,庶政多决于辅佐的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关中旱荒,军队粮食供应不足,他见士兵的粮食只有榆皮、蓬食,便命人悄然供给米。

后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以母萧淑妃获罪,被幽禁宫中,年四十不得嫁,李弘向高宗奏请让她们出嫁,武后大怒,将她们许配给卫士,李弘因此失去武后宠爱。他上书请将沙苑之地分借穷人,高宗准许。李弘被召至东都后,纳裴居道之女为妃,裴妃贤淑,高宗因此宽心。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年仅二十四岁,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705年,唐中宗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

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705年在通天宫复位。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但又放纵纵容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任其陷害功臣,弄权专国,为非作歹,致使朝政混乱不堪。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710年7月3日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终年55岁,庙号中宗,葬于定陵。在《全唐诗》中收存其诗七首,有《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立春日游苑迎春》《登骊山高顶寓目》等。

唐少帝李重茂(695年-714年)

唐朝第六位皇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700年,受封北海王。神龙元年,进封温王。710年,即皇帝位,嫡母韦皇后临朝称制,年号唐隆。堂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让位给安国相王李旦,复封温王。711年,改封襄王。

714年,出任房州刺史,在任上逝世,时年二十岁,谥号为殇,葬在武功县西原。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第五位皇帝。

李旦于662年6月22日出生在长安东内别殿。 早年封殷王,此后改封豫王、冀王、相王等。684年,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遂立李旦为皇帝,其母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旦居于别殿,不能过问政事。武则天称帝后,建立武周政权,降李旦为皇嗣。698年李显恢复太子之位,李旦被降为相王。

705年,中宗复位后,因为李旦参与了推翻武则天的政变,被封为安国相王,迁太尉。中宗统治时期,政局险恶,李旦皆以恭俭退让而避祸。710年,中宗被毒死,李旦之子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发动政变,拥立李旦为帝。712年,李旦退位为太上皇,然大政仍自掌,太子李隆基继皇帝位。次年,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同党,始全部归政。716年崩,年55岁,葬于桥陵。

李旦为相王时曾作诗《侍游应制》,此诗现刻于石淙河摩崖上。其一生两次登基为帝,三次让皇位,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为后续唐朝的开元盛世创造了条件。继位后,整修纲纪,裁减冗官,使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气象,当时人们称赞其:“姚宋当国,邪不如正,朝政颇有贞观、永徽之遗风”。

唐让皇帝李宪(679年-742年1月5日)

字成器,唐睿宗李旦长子,唐玄宗李隆基长兄。

李宪初以皇孙身份封永平郡王。684年,六岁的李宪被册封为太子,后被武则天册封为皇孙。武周时期,授左赞善大夫、寿春王。唐中宗李显复位后,迁员外宗正卿。710年,李宪被加封为宋王。同年,唐睿宗登基,任命李宪为左卫大将军。李宪拒绝成为皇太子,让位于平王李隆基。

710年11月,李宪晋升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升任司徒,之前所担任的太师、都督等职位全都依旧兼任。第二年,李宪上表推辞司徒一职,担任太子宾客,依旧兼任扬州大都督。721年李宪兼任太常寺卿。726年,卸任太常寺卿依旧享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733年,又担任太尉。740年,李宪卧病在床。李宪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欲朝政,为唐玄宗所敬重。742年,李宪去世,享年63岁,葬于唐惠陵。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710年7月21日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712年9月8日 ,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靺鞨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762年5月3日 ,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庙号玄宗(清朝为避康熙帝玄烨讳,改为元宗),葬于泰陵。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

唐奉天皇帝李琮(?~752年)

初名嗣直,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长子。

唐睿宗景云元年,以皇孙身份,封为许昌郡王。先天元年,唐玄宗即位后,加封郯王,狩猎伤及面部。开元四年,遥领安西大都护。开元十三年,改封庆王,改名李潭。开元十五年,遥领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一年,授太子太师,赐名李琮。二十四年,进位司徒。天宝元年,迁太原牧。

天宝十一载五月,去世,追赠靖德太子。唐肃宗践祚,追封奉天皇帝,葬于齐陵。

唐肃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

又名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庙号“肃宗”,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唐代第八位皇帝。

最初被封为陕王,拜为安西大都护。后徙封忠王,兼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738年,被立为皇太子。

755年,安禄山率兵南下攻唐,玄宗率少数皇亲国戚逃离长安。之后,太子李亨带两千禁军北上。不久,被拥戴即皇帝位,亲率大军南下彭原。757年,收复西京长安,十月收复洛阳。李亨入长安后,自蜀中迎回玄宗。平叛期间,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帅大军,致使宦官势力抬头。后宠幸张皇后,纵容其干预朝政,以宦官李辅国为兵部尚书,操纵军政大权,势倾朝野。

762年,李亨患病,不能视朝。 四月五日,玄宗驾崩,李亨“闻上皇登逻,哀慕,疾转剧,乃命太子监国”。张皇后欲谋杀李辅国,李亨因惊吓而病情加重,四月十八日崩逝于东内大明宫长生殿,享年52岁。

在位期间作诗四首,有《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等。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显著的战功,继承了唐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于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唐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出现的各种弊端,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作出贡献。

唐承天皇帝李倓(tán)(?~757年)

唐朝宗室,肃宗李亨第三子。

英毅才略,善于骑射。初以皇孙,封为建宁郡王,授太常卿。安史之乱后,跟随唐玄宗进入蜀地。支持太子李亨(父亲)分道扬镳,即位于灵武。统军作战,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为人正直,得罪权宦李辅国和张良娣,纠缠于权力斗争。

至德二年,受诬赐死。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追赠齐王。768年,追谥承天皇帝,改葬于顺陵。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 )

初名李俶[chù],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唐肃宗李亨长子。

李豫为人仁孝温恭,深受祖父唐玄宗宠爱。最初以皇孙身份受封广平王。安史之乱时随父前往灵武,肃宗称帝后,被拜为天下兵马元帅。作为名义上的唐军统帅,统领郭子仪等诸将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凭借收复两京之功相继进封楚王、成王。

乾元元年(75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肃宗病死,李豫被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为帝。同年命其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仆固怀恩等大败史朝义部叛军,收复洛阳及河北诸郡,至次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吐蕃乘乱攻占河西、陇右之地,并于广德元年(763年)长驱占领长安,李豫出逃陕州,随后起用郭子仪击破吐蕃。

永泰元年(765年),又用郭子仪等平定仆固怀恩之乱。此后藩镇势力壮大,开中晚唐藩镇割据之先河。大历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宫紫宸内殿崩逝。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实为世宗 ),葬于元陵。

李豫在位时期,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任用杨绾、刘晏、韩滉等人,整饬吏治、漕运、盐政等,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

小名岧郎,唐朝第十位皇帝(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唐代宗李豫长子。

李适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宝应元年(762年)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

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之后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

建中二年(781年),李适发动削藩战争,但因社会和政治条件不成熟,反而致使四镇之乱与泾原兵变接连爆发,他被迫出逃,辗转奉天、梁州等地,最后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浑瑊等人协力平乱。执政后期,转而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并对藩镇多事姑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在位二十七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李适在位时期,内部兴起了古文运动;在对外关系上,他联合回纥、南诏、大食,打击吐蕃,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李适善属文,尤工于诗。《全唐诗》等录有其诗

唐顺宗李诵(761年2月21日-806年2月11日)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

李诵初以皇长孙,册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年)进封宣王,建中元年(780年)册立为太子。 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

贞元元年(785年),组织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式继位,即位后,立即重用王叔文等推行改革,抑制宦官。此举引起一些守旧大臣与宦官们的联手反对。

805年8月,宦官逼迫李诵退位,让其禅位于太子李纯。 贬逐二王(太子侍读、翰林待诏王伾和翰林待诏王叔文),又将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八人贬至外州任司马,改革失败。此事件被学界称为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806年,李诵病死,终年46岁。

唐宪宗李纯 (778年-820年)

初名淳,后改名纯, 史称“中兴之主”,唐顺宗李诵长子。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李纯幼时经历了“泾师之变”,促使其过早成熟,少年时期胸怀大志,常翻阅历朝实录。 贞元四年(788年),封广陵郡王、开府仪同三司。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册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即位。

即位后,李纯利用唐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决用兵,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在政治上赋税按省估折纳,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之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之税,减轻了纳税者的负担。下诏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止南方掠卖奴婢。其晚年好神仙,求天下方士为他合长生药,而多服金丹性转躁急,左右宦官往往获罪。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纯为宦官陈弘志等人谋杀。

李纯继位以来注意树立良好的政治风气,鼓励大臣直言极谏,自己则虚心纳谏,“为君推诚,为臣尽忠”是其调整君臣关系的准则。由于李纯的大力倡导,元和年间,敢于直言直谏的大臣大为增加,形成了贞观、开元以来从未有过的良好的政治空气。李纯重视文教,倡导文学,为元和文坛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元和时期的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颇重的一笔。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

初名宥,唐宪宗第三子。

李恒初封建安郡王,唐宪宗登基后进封遂王。元和七年(812年),其异母长兄惠昭太子李宁卒,唐宪宗立其为太子。即位后,流放制造丹药的方士,罢宰相令狐楚、皇甫镈。

长庆二年(822年),以李逢吉为相。同年,宦官打毬堕马,唐穆宗受惊,致患风疾,足不能履地,朝政为宦官王守澄与宰相李逢吉所掌控。次年,又拜牛僧孺为相。李恒君臣以为天下无事,推行消兵之策,导致被裁撤的兵士无以为生,啸聚山林,社会动荡。长庆四年(824年)正月,因服食金丹之故驾崩,年30岁。

李恒在位期间用和亲、会盟等手段,维持了边境的安定,增进了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和贸易。但其推行的消兵之策,致使元和时期削藩成果付诸东流,府藏也因之耗竭,藩镇割据现象日益加剧。同时钱重物轻的现象愈加严重,使百姓负担大大加重,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7年1月9日)

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7年在位),唐穆宗李恒长子。

长庆元年(821年),加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年),册立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

蔡东藩评价:唐敬宗在位二年,未尝行一虐政,且于裴度、李绛、韦处厚诸臣,亦知其忠直可用,非直淫昏无道者比,而卒为逆阉所弑者,好游宴,暱佞幸故也。 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引发染工暴动事件。

宝历二年十二月初八辛丑日(827年1月9日),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年仅十八岁,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葬于庄陵。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

原名李涵,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唐穆宗李恒次子。

长庆元年(821年),封为江王。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即位为帝。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开成五年(840年),李昂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安葬于章陵。

李昂性仁孝,恭俭儒雅,勤于政理。虽承父兄两朝奢弊之政,然时刻想着恢复初唐时中央朝廷的权威,以重振大唐帝国的雄风。李昂即位之初,放五坊鹰犬,裁减冗员千余人。并任用庶族官僚,力纠中唐以来宦官擅政之患,以治易乱,使唐朝廷暂时化危为安。其在位期间厉行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下令停废许多劳民伤财之事,注重考核官吏。曾命京兆府造水车,配给郑白渠附近百姓,以灌溉水田。致力于复兴王朝。

然而中唐以后,宫内宦官和地方藩镇相互侵蚀瓦解皇权,皇帝长期成为宦官的掌中物,生死大权竟系于宦官。李昂固有远大志向报负,但任用李训、郑注等“狂狡之徒,制御无术,”使岌岌可危之唐朝廷几致颠危。故史臣评价其“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李昂闲暇以诗书自娱,好为五言诗。善于著作,著有《宫中题》、《暮春喜雨诗》。

唐武宗李炎(814年7月2日 [101]-846年4月22日 )

曾名李瀍,唐文宗之弟,唐穆宗与宣懿皇后韦氏之子,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炎于长庆元年(821年)被封为颖王。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疾重,李炎被诏立为皇太弟,废太子。唐文宗去世后,李炎即位。次年,改元会昌。李炎即位后,贬逐牛党,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为相。李党陈夷行、李让夷等亦先后为相,一时形成李党独掌朝柄的局面。李炎对宦官亦稍加挫抑,拥立他的大宦官仇士良亦被迫致仕。会昌三年(843年),其命诸道平定昭义刘稹叛乱。

会昌五年(845年),李炎下令拆毁全国佛寺,没收大量良田和寺院财产,史称“会昌法难”。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共称佛教“三武之祸”。 晚年因服用方士所炼的金丹,性格急躁,疾久未平。会昌六年(846年),李炎去世,葬于端陵(今陕西三原东北徐木乡桃沟村)。

李炎统治期间对宦官的权力进行了剥夺,有力打击了宦官势力,收复昭义镇,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这对安定社会、巩固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平昭义之乱”是唐王朝干涉地方藩镇割据的最后一次胜利,对于提高唐中央朝廷的权威和增强对地方藩镇的控制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战争结束后,各地的割据藩镇重新遵守朝廷命令,唐朝在形势上获得了统一。除了藩镇,李炎还派兵击败了回鹘,稳定了漠北,谋划了西域,稳定了边疆。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859年9月7日/10日)

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在位时一反武宗所为,恢复佛寺,杀道士赵归真等,贬逐李德裕,起用牛党令狐绹等。同时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为死于甘露之变中的大部分官员平反。在对外方面,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张议潮,设置归义军。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

大中八年(854年),与令狐绹谋除宦官,事泄,导致南衙北司之争更趋紧张。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用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因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他为“小太宗”。史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但亦有观点指出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后果。李忱工诗善书,《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唐懿宗李漼(833年-873年)

原名温,唐宣宗李忱长子,唐朝第十八位皇帝。

李漼于会昌六年(846年),被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病危,为宦官王宗实等矫诏立为太子。在位期间,怠于政事,不能纳谏。又喜宴游,每行幸,扈从动辄数万,所费不可胜计。李漼不仅宠信宦官,而且其所用宰相路岩、韦保衡等皆非其人。朝内贿赂公行,大臣弄权,随意贬逐官员,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咸通十四年(873年),病卒,年四十一岁。

李漼骄逸残暴,宰相腐败弄权,地方更加苛刻。以致“官民结怨”,处于完全敌对的情势之下。面对着这样一种局面,李漼君臣、朝廷内外仍一味追逐名利,不顾百姓死活。最终,民众开始武装起来反抗,继裘甫起义之后,是更大规模的庞勋起义。紧接着,便是彻底动摇李唐皇朝的唐末农民大起义。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

本名李俨,唐朝第十九位皇帝(873年8月16日-888年4月20日),唐懿宗李漼第五子。

初封普王,热衷游乐,擅长马球。唐懿宗弥留之际,在宦官田令孜等人拥戴下,成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咸通十四年(873年),柩前即位,时年12岁。在位期间,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长安失落后,逃亡蜀地。期间,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返回长安。光启年间,经历盐池之争和襄王之乱,身体每况愈下,末年引发节度使割据,唐朝至此分裂,临终传位于弟弟李晔,即唐昭宗。

文德元年(888年4月20日)去世,年仅27岁,追谥“惠圣恭定孝皇帝”,庙号僖宗,安葬于靖陵。

唐昭宗李晔(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

初名李杰、李敏,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8年4月22日-904年9月22日),唐懿宗李漼第七子。

李晔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咸通十三年,受封寿王,赐名为“杰”。乾符四年(877年),领幽州大都督。文德元年(888年),受封皇太弟,改名为“敏”,随后在观军容使杨复恭拥戴下即皇帝位,翌年改名为“晔”。

任内尊敬朝臣,励精图治,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田令孜,重挫李克用。然而,中央禁军折损大半,导致朝廷有效兵力不足,坐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做大,逐步成为中原霸主,为唐朝灭亡埋下祸根。统治后期,一直受制于李茂贞与朱温。

天祐元年(904年),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葬于和陵。

唐哀帝李柷(892年-908年)

初名祚, 唐昭宗第九子。

李柷于乾宁四年(897年),受封为辉王。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命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弑唐昭宗后,蒋玄晖矫诏立李柷为太子,更名柷,即位于唐昭宗柩前。李柷在位期间,形若傀儡,政事皆为朱温所掌。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迫李柷禅位于他,唐王朝就此灭亡,朱温封李柷为济阴王,徙曹州(今山东省曹县西北)。朱温代唐后,李克用、王建、李茂贞等人仍以唐为正朔,朱温为稳固其地位,于天祐五年(908年)鸩杀李柷,以王礼葬于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dxxdxx

相关推荐

  • 台湾大学排名

    中国台湾大学QS世界排行前十名分别是: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北科技大学。   1、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简称台大,创办于1928年,是台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性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台湾大学现有11个学院,以及3个专业学院,共56个学系、133个研究…

    2024年4月30日
  •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性强弱顺序口诀)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1)活泼金属+酸 → 盐+H2↑(置换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H)前面的金属,能与某些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2)排在越前面的金属就越容易与酸反应,即在相同情况下(酸浓度质量相同),反应速率越大。 如: Fe+2HCl==FeCl2+H2↑;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气…

    2024年7月3日
  • 奇偶性的定义(奇偶性是什么意思小学)

    函数奇偶性概念的解读与教学 高中数学大量的概念、定理、定律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对概念一知半解,不能深入理解的话会导致解题思路混乱,抓不住解题要点。所以说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灵魂与精髓,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教师想要让学生轻松接受这一知识点,必须要把握好概念教学这一关。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奇偶性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奇偶性的概念的理…

    2024年7月4日
  • 高考报名入口(社会考生怎么参加艺考)

    大河报记者 樊雪婧 11月5日,大河报记者从省招办获悉,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招网上报名将于2021年11月10日9:00正式开始,艺术类截止时间为11月15日17:00,非艺术类截止时间为11月25日17:00。 所有参加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及提前单独招生(含保送生,强基计划,少年班,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

    2024年6月26日
  • 985大学全部名单!985大学有哪些大学

    985学校有哪些大学?全国39所985院校有哪些?本文整理了全国所有985大学名单排名,顶尖985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本期带来实力最强的十所985大学,来看看2023最新985大学排名表吧!   985大学的起源是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

    2024年3月28日
  • 211大学全部排名 全国211大学全部名单一览表

    一. 211大学全部名单一览表 1.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2024年4月29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951914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